经常消毒会降低猪的抗病能力吗?
添加时间:2015/08/10 10:08:38 查看: 次

最近,在对一些猪场进行走访调查过程中,许多具有多年养猪经验的朋友发现,猪场经常消毒反而猪群抵抗力下降,猪只更容易发病,疫病暴发的频率反而更高,对于猪场消毒存在很大的质疑。并举例加以说明,如:
(1)流浪汉的所吃食物和生存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与常人相比要高很多倍,但却很少见流浪汉生病。
(2)农村的孩子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整天脏兮兮的,甚至饭前就不洗手,可你能说农村小孩没城市的抵抗力高吗?
(3)再说二十年前的农村养猪的环境,那是是没有水泥地面的,那时猪只都是卧在烂泥,烂粪堆里,也不存在给猪清粪、消毒,但那时的猪几乎很少,甚至不会生病……
这些养猪朋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列举的例子本身没有问题,但并未认识到猪群抵抗力的关键所在,而以此来推翻现代养猪技术的一些做法并不妥。
现代基因型母猪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产仔数、瘦肉率、生长速度等,但要承受更大的营养和体力压力,致使母猪对环境、营养、管理等方面的耐受力明显下降,体质不断减弱。同时每天又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生长速度快、年产胎次高、哺乳强度大),加上饲养密度大、环境条件差(病原谱复杂、空气、温度、湿度等)等诸多因素干扰。而流浪汉和农村小孩虽然生活条件差,但生活自由,没有超负荷工作,是不能与猪群相提并论的。
很多猪场在提出消毒效果差,甚至起反作用时,并没有考虑本身消毒工作有没有做到味,而是在消毒工作中存在很多误区和漏洞,导致消毒不彻底,反而助长了病菌的传播。
第一、消毒前不清理或清理不彻底。猪粪、饲料残渣等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如果漏缝地板底下、猪舍内外的地面、料槽、墙壁等未进行彻底清理时,进行喷雾消毒,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浸泡也很难浸透。
第二、新饲养员的行李和衣物。很多猪场门口采用紫外线消毒,这样不仅不能杀死衣物内部的细菌,而且对人皮肤有伤害;对于这些物品,喷雾、浸泡无法进行。因此只有熏蒸可以解决,但消毒要确保足够的时间。
第三、消毒池中的砖块和人行过道。很多猪场大门和猪舍门口的消毒池(槽)中铺砖块或建人行道,这样人的鞋子就可以不通过消毒池,让消毒池变成废物。
第四、大体积物品的消毒。保温箱内使用的木板,体积大,浸泡不易,如果消毒不彻底对下批猪的影响将非常大。可以使用将木板喷油漆,喷油漆后的木板可防止病原渗透,也便于清洗消毒,并且可多次使用。
第五、带猪消毒。消毒液本身是一种刺激性比较大的物质,带猪消毒容易引起猪呼吸道的损伤,加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以上就是猪场常见的消毒漏洞,希望广大的养殖户可以引以为戒,看看自己的养猪场是不是也存在以上的漏洞呢?
猪群抵抗力不仅与外部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关,而且与体内病原及自身免疫力紧密相关,因此要提高猪群抵抗力应采取以下措施。
1.清除外环境病原
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环境消毒,防止病原进入猪场。在猪场内猪舍外应经常清扫,保持清洁,选用5%~10%漂白粉澄清液或2%~3%烧碱溶液喷洒1遍或几遍,每15d喷洒消毒1次。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对猪舍内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清洗:使用高压喷头彻底清洗墙壁、地面、设备;2浸泡:用3%烧碱喷洒栏舍,浸泡1小时;3冲洗:用高压喷头冲洗干净;4熏蒸消毒: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每立方米需要15~30mL福尔马林,熏蒸12~24h,杀灭细菌和病毒。熏蒸时门窗紧闭,熏蒸后通风换气。或者使用过氧乙酸按1~3g/m3,用前稀释成5%,加热熏蒸消毒1~2小时。5空栏:严格空栏7天以上。
2.清除内环境病原
危害猪群的病越来越多,支原体、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病等。特别是近年流行的圆环病毒感染和蓝耳病毒感染,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感染。可以通过有效、长效、无免疫抑制、抗菌谱广的抗菌药物(如速倍治、喘咳新等)进行猪群保健,清除猪只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3.提高机体抵抗力
一方面通过精细管理,全面均衡的营养,尽可能减少应激;另一方面通过免疫营养,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文章来源:PSY应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