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添加时间:2015/04/11 9:41:28 查看: 次
1、引言
一个养殖场(户)的效益来源于每年出栏生猪头数及其销售价格。每头母猪年产窝数、每窝产健仔数、以及乳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的各期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决定每年出栏头数。近年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进步,以上各种生产性能都有很大成度提高,但和国外生产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母猪产仔率和乳猪成活率两个方面,而影响乳猪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断奶仔猪腹泻,据统计断奶后第一周腹泻率为66%,第二周44%,第三周31%,第四周8%,越过死亡线的仔猪总体重下降三分之一,其经济损失十分惊人;荷兰ELSt-Wahle等报道,荷兰每年仔猪断奶后因腹泻和诱发其它疾病死亡而造成的损失估计达20-25百万荷兰盾。另据本人在猪场工作时的实际观察与统计,断奶猪腹泻一天,育肥天数增加4天,料肉比增加0.05.因腹泻损坏肠粘膜,降低肠粘膜细胞的吸收能力,使饲料消化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影响生猪出栏,使养猪成本大幅增加。所以解决断奶仔猪腹泻,是提高猪场(户)效益的关键。
2、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2.1应激
应激因素有日粮变化应激:从母乳到固体日粮;环境变化应激:从产房到保育房;心理应激:离开母亲,孤单害怕。应激时,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而使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导致断奶仔猪抗病力下降、生理失调、小肠绒毛膜缩短、隐窝加深,肠绒毛上皮成熟细胞数量减少,造成吸收面积下降,形成腹泻。
2.2消化系统不完善
仔猪的消化器官随日龄的增长而增长,断奶仔猪日龄小,消化道体积小,功能发育不成熟(如: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8克,仅为成年猪的1%左右,直到约50公斤体重时才接近成年猪的重量,其它消化器官变化规律类似),对断奶日粮中的谷物日粮消化率非常低。因母乳的主要成份是乳脂、乳蛋白和乳糖,消化吸收率高,而日粮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淀粉、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中的非淀粉多糖以及抗营养因子消化吸收率低,断奶仔猪胃肠道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进入大肠,为大肠杆菌迅速繁殖提供营养源,造成腹泻或死亡。
2.3酶系统变化
新生仔猪有消化母乳的能力,其消化道中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含量较高,这些酶活性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28天断奶后,各种酶的活性持续降低,一周内降低到断奶前的三分之一,恢复需要2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对应断奶后日粮急需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断奶后严重不足,只有断奶前的30%-60%,严重影响日粮中蛋白、淀粉和脂肪的消化,使营养物质积聚消化道后段发酵,引起腹泻。
2.4肠道酸碱环境变化
仔猪断奶后胃内盐酸分泌量下降,PH值升高,而胃蛋白酶消化的最佳PH值为2.0-3.5,同时盐酸参与胃蛋白酶源的激活和阻止细菌由胃进入肠道,所以胃内盐酸分泌量下降造成断奶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肠道内细菌含量增多,引起腹泻。
2.5细菌病毒感染
断奶仔猪由于年龄小,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差,从母体获得的各种抗体水平下降,易感染圆环病毒、轮状病毒、伤寒、水肿病和流行性腹泻等疾病,造成腹泻、生长抑制甚至死亡。
2.6免疫力下降
断奶仔猪的高度应激,会影响到仔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状态和行为状态,因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体内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减弱,体内抗体水平低下,从而拟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易感传染病、流行病和寄生虫病,引起腹泻。
2.7肠道菌群失调
仔猪胃肠道内微生物区系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变化,但只要仔猪处于健康状态,各部分菌群达到平衡,但仔猪断奶阶段,正是肠道微生物区系中菌群种类和数量易变化的阶段,此时微生物区系很脆弱,易发生微生物区系平衡失调。如断奶仔猪由于消化、生理功能尚未健全、不适应植物性高蛋白饲料,引起胃肠道机能紊乱,造成部分未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肠道;又如仔猪胃内PH<4时,有利于蛋白质消化,使大量病原菌失活,然而断奶仔猪由于乳糖消失,乳酸来源中止,PH值上升,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消化吸收,肠道中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营养过剩导致肠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菌群区失调,从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高毒创造了条件,最终诱发断奶仔猪腹泻。
2.8环境温度低、湿度高和卫生条件差
断奶仔猪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被毛稀疏,散热快,隔热能力差;再加上大脑皮层发育不建全,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导致仔猪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易受冷、热应激的影响,尤其是冷应激对断奶仔猪影响更严重,最易诱发腹泻。同时湿度高、卫生条件差为病原微生物提供有机营养源和适宜的生存条件,如果圈舍通风条件差,消毒措施不到位,导致断奶仔猪腹泻。
2.9日粮三性(消化性、酸碱性、抗原性)不符合断奶仔猪特殊要求
以上断奶仔猪腹泻原因说明仔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单一因素、复合因素都可促使腹泻,但在所有因素中营养因素占主导地位。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极易引起肠道过敏,导致胃肠粘膜脱落,形成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腹泻。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豆粕、膨化大豆等植物蛋白饲料,大豆中存在抗营养的蛋白质因子和非蛋白质因子(贺英等1996),蛋白质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该因子降低胰蛋白酶活性,影响蛋白消化;大豆凝集素,该物质分子量大,难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聚,进而干扰畜禽正常的防御系统,诱发腹泻疾病。非蛋白质因子有:植酸,它能结合微量矿物质行成不容物,也能是部分酶失去活性,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尿酶,尿酶活性过高,抑制蛋白酶活性,影响消化;酚类化合物,该物质可与蛋白质、赖氨酸、含硫氨基酸结合,降低蛋白质利用率,引起消化性腹泻;胃肠胀气因子,豆类中存在棉子糖和水苏糖,由于肠道缺乏半乳糖苷酶,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这些物质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引起肠道胀气,导致腹疼、腹泻;抗原物质,大豆蛋白中的抗原有四种:α-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γ-伴大豆球蛋白。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大豆抗原主要导致血浆蛋白质漏入肠腔、绒毛萎缩和腺窝增生等肠道损伤,形成仔猪肠道短暂过敏,进而引起腹泻;第二因日粮的系酸力过高(日粮中的豆粕、磷酸氢钙、石粉系酸力都很高),造成仔猪胃肠道PH值过高,拟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消化率,诱发腹泻。因此解决日粮的消化性、酸碱性和抗原性是解决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关键。
3、应对对策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错综复杂, 如何解决断奶仔猪腹泻,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
3.1改善设施
采用离地饲养,产房用产床,保育舍用保育床,解决地面潮湿和微生物污染;
3.2保温
冬季采用红外灯、暖风、地道火、电热板等方式保证断奶仔猪休息位置的温度在26-28度之间,小规模养殖户可采取封窗、封圈,地面铺地板或垫料等辅助措施保暖;
3.3保持卫生
饲养员喂完料后,要不间断清扫保育床上的粪便,夏季排粪道每天冲洗1-2次,冬季每周冲洗2次;
3.4保健
断奶前3天和断奶后一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和复合维生素,如果是颗粒料,将药物溶解后用小喷壶喷洒翻匀;断奶后一周饮水中加入(任选一项);电解多维葡萄糖,补充能量,保护胃肠黏膜完整;糖盐水(5%的白糖和1%的盐),调整体液;益生素和口服补液盐,保护肠道有益菌群,维护体内电解质平衡;草莓饮料水,增加饮水量,促进采食;柠檬酸水,降低胃肠道PH值,激活胃蛋白酶源。
3.5减少应激
断奶后一周做到不换圈、不换料、不换饲养员、不免疫,不去势、不驱虫、同时做到不在天气突变时断奶;
3.6早补料
早补料能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近早适应固体植物性饲料,同时使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力。若断奶前能采食大量补料,则断奶后不致发生对日粮蛋白过度的敏感反应,尤其对于4-5周龄断奶的仔猪,但对于3周龄前断奶的仔猪补饲,由于采食量小,非但产生不了免疫耐受性,反而加剧腹泻。据研究,断奶前每头仔猪至少采食500-600克饲料才能使消化系统产生耐受性反应,3周龄前断奶仔猪无需补饲,采取突然断奶并降低断奶后日粮蛋白质水平,其效果优于补饲;
3.7配制高质量断奶日粮
断奶仔猪日粮配制的关键技术在于解决日粮的消化性、酸碱性和抗原性,目前解决日粮“三性”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3.7.1采用乳清粉、血浆蛋白粉、蛋黄粉、白鱼粉、脱脂奶粉等高消化率日粮,以上原料来源于动物,其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的分子量大小类似母乳,易吸收。但使用时必须选用知名厂家的高质量产品,否则存在同源污染问题;
3.7.2用酶制剂
由于断奶仔猪内源酶激活受限,要提高日粮消化率,必须添加外源酶。因为酶是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酶的作用,具有活性的多种酶第一能有效地将饲料中一些分子多聚体分解成小片段营养物质,供其它消化酶进一步消化;第二破坏细胞壁,消除抗营养因子,改善消化机能,改变消化部位。日粮中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使食糜水份增加,粘度增大,排空速度减慢,促使后肠微生物发酵,降低养分利用率,外源酶添加能减小食糜粘度,使某些物质的消化场所由盲肠转移到小肠,提高消化吸收率,还能改善消化道内环境,如平衡内源酶的分泌,减少肠粘膜细胞的脱落,减少维持需要,降低肠道过敏度,减少腹泻;第三激活内源酶的分泌,提高消化酶浓度,加速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仔猪新陈代谢速度,降低腹泻率;
3.7.3用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被认为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营养免疫调节,具有免疫增强效应。谷氨酰胺在分解过程中作为一种必需的营养素,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对炎症和感染做出最佳反应,同时谷氨酰胺能给肠黏膜上皮细胞提供必需的营养,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阻止仔猪断奶所致的肠绒毛萎缩,腺窝加深,增加仔猪消化道吸收面积,提高消化能力,使肠道从高分泌状态转化为吸收状态,减少仔猪腹泻;
3.7.4用酸化剂
改变日粮酸碱性比较安全和有效的办法是使用酸化剂,酸化剂有无机酸、有机酸和复合酸化剂。有实验证明,断奶仔猪日粮用复合酸化剂较单一酸化剂好,添加适宜复合酸化剂能有效提高断奶仔猪血液的酸碱平衡能力、降低胃内容物的pH值、提高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等的活性,促进消化,提高日粮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添加酸化剂还能促进断奶仔猪胃消化机能的提前成熟和降低仔猪料中的pH值和酸的结合力,同时酸化能提高胃肠内乳酸菌等有益菌的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梭菌等有害菌的比例,并能使断奶仔猪小肠隐窝深度变浅、后期小肠绒毛高度升高,仔猪表现腹泻减少、生长加快和饲料转化率改善;
3.7.5用经过处理的植物蛋白
3.7.5.1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低值豆粕,去除多种抗营养因子,同时产生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并平衡豆粕中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最终改善豆粕的营养品质。发酵豆粕含益生素、酶制剂、肽等功能成分,具有极低抗原、零寡糖、植物细胞壁100%破解等特点,吸收利用良好,可解决断奶仔猪应激,控制营养性下痢,是一种可提供营养保健的特殊高蛋白产品3.7.5.2大豆浓缩蛋白
该产品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加工后消除了寡聚糖类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皂甙等抗营养因子,营养素消化率有很大程度提高,用于仔猪日粮中可防止下痢。
3.7.6用小肽
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小肽在营养代谢中占据重要地位,幼龄动物要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必须在日粮中使用一定量的完整小肽,因为小肽能被动物胃肠道完整吸收,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不仅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竟争。小肽对猪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猪体免疫力,以小肽形式供给蛋白质,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及菌体蛋白合成速度,增强抗病力;促进矿物质吸收,有资料报道,位于五元或六元环络合物中心的金属离子可通过小肠绒毛刷状缘,以小肽形式被吸收;避免不同氨基酸间吸收竟争,提高氨基酸利用率,断奶仔猪日粮添加小肽,可大幅度提高日粮消化率,降低腹泻率(王恬等2003).
3.7.7用益生素
益生素由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组成,富含丰富的消化酶、大量的双歧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可合成泛酸、叶酸、B族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王桂瑛等2004).其主要功能有:
3.7.7.1显著降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使肠道微生物重新形成更有利于动物体的微生态平衡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3.7.7.2抑制病原菌,有益菌可产生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和蛋白多肽类拮抗物质,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对致病性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有助于动物特别是幼小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3.7.7.3具有营养消化作用,有益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有助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能降解某些果胶、羧甲基纤维素、多聚半乳糖醛酸等复杂植物性碳水化合物;
3.7.7.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芽孢杆菌能够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有助于维持这些淋巴组织处于高度的“准备状态”,同时使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快,提高抗体水平,提高脾脏T、B淋巴细胞的比例,使T、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降低脾粘连细胞,提高动物体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
3.7.7.5提供营养物质,有益菌可以产生B族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机体抗病力;
3.7.7.6形成生物屏障,有益菌可以黏附肠上皮细胞,形成生物膜,防止病原菌定位转移,促进消化道修复,防止肠道过敏性腹泻;
3.7.7.7降低舍内氨气、臭味,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发病率,改善仔猪腹泻。
3.7.8用寡糖
寡糖分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普通寡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功能性寡糖有果寡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壳寡糖等。它们本身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但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寡糖作为非消化性低聚糖,是一种优于抗生素、具有益生素活性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石宝明等2004).在动物机体营养上的作用主要有:
3.7.8.1作为机体肠道内有益寄生菌的营养基质,促进健康微生物菌群形成。寡糖由于其分子间结合位置及结合类型的特殊性,使它不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吸收,它进入肠道后段可作为营养物质被肠道内固定的有益菌消化利用,使有益菌大量增生,同时寡糖产生的酸性物质可降低整个肠道的PH值,从而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3.7.8.2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许多病原菌的细胞表面含有键合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称为外源凝集素。它可与消化道细胞受体结合,使其附着在消化道粘膜表面,导致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后直接作用或产生毒素而导致病变。若选用合适的寡糖,使之与外原凝集素结合,破坏细胞的识别,使病原菌不能吸附到肠壁上,而是随寡糖通过肠道,不被内源酶分解,从而减少动物发病;
3.7.8.3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寡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充当免疫刺激的辅助因子来发挥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增加动物体液及细胞免疫能力。所以日粮添加少量寡糖,能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状态,提高机体抗病潜力,减少腹泻,增加生产性能(王亚军等1999).
3.8治疗
断奶仔猪腹泻,很少是单一原因引起,治疗用药必需考虑抗菌、抗病毒和补液。为减少抓捕和打针应激,应选用复合药物或长效药物,腹泻断奶仔猪死亡的原因是机体脱水,治疗时要通过口腔或腹腔补口服补液盐,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
综上所述,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机理复杂多面,解决办法必须多层面且具有针对性,以上对策缺一,都会诱发腹泻,应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文章来源:搜猪网